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布拉格之夏:鐵塔


深夜時份,酒店旁邊的電車路仍然有電車往返,電車橫過路軌的聲音鋒利地劃破沉寂的黑夜。可幸我的睡意完全蓋過噪音,睡得異常安穩。


翌日早上和即將從倫敦前來的好友聯絡,然後趁天氣晴朗,便打算先到Petrin乘坐纜車,參觀一座小鐵塔。從酒店門前乘電車到市中心只需五分鐘,想起前一天的體力勞動,明顯是自找麻煩。

從市中心到纜車站的路很好找,布拉格早已是個發展成熟的旅遊城市,四周的路標都能讓各地旅客一目了然。

我從兩列共產黨主義受害者像路過,他們的形體瘦如柴,神情悲哀,有的銅像更以破碎之軀呈現,令人不忍。這些銅像縱使只能勾起人們片刻的惻隱和不安,但他們的存在證明了「記憶可以隱藏,歷史卻無法改變」。

時間尚早,纜車站裏面的人不算多。碰巧又遇上一場婚禮。一對新人和親友衣著光鮮,滿面笑容地在纜車站聚集,準備到山上的會所舉行婚禮。親友手上拿着送給新人的結婚禮物,包裝非常別緻。




纜車站附近的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像

前往小鐵塔的纜車

纜車車程很短,兩旁的景觀幾乎被林木所擋。我下車後沒有多作停留,直奔鐵塔。看見鐵塔的時候感覺挺可笑的,當下才發現巴黎那座艾菲爾鐵塔的宏偉。眼前的布拉格小鐵塔據說是模仿艾菲爾鐵塔而建的。她的八角形結構有別於艾菲爾的四方底座,而且規模較小,難怪沒有成為布拉格的地標。

鐵塔不算一座偉大的建築,但登上塔尖後看到的布拉格全景,則讓人驚歎連連。眼前的景色如畫,橫跨布拉格主要河流(River Vltava)上的好幾道橋一覽無遺。那天陽光過猛,拍出來的照片遠遜親眼所見,因此我放下相機,站在塔尖看了許久。眼前的這番景象讓我想起了同樣擁有多道橋樑的佛羅倫斯,不過布拉格的感覺比較親切隨和,佛羅倫斯較為淒美。

離開鐵塔時,小看她高度的我本來打算不乘升降機,在塔身留下滿滿的足印。可惜,鐵塔內部的迴旋梯採鏤空設計,畏高的我一往下看就雙腿無力,走了兩三步就無法前進了。這是此行惟一無法克服的障礙。

鐵塔上的風光

登塔後的當晚,我夢見了維多利亞港中央豎立了一座巴黎鐵塔,並朝着灣仔方向倒塌。我當時身在東區走廊其中一輛巴士上,看着鐵塔傾斜、倒下,激起千重巨浪,心臟快要跳出身體。來不及擔心自己的安危,顫抖的手不斷致電在灣仔上班的媽媽。

醒來發現自己一身冷汗,馬上給家人打電話。不巧,那天香港正刮着颱風,萬幸家中無甚大礙。

我無法解讀這場惡夢,只好歸咎自己的生辰八字和鐵塔不合。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布拉格劣食:和平飯店



九十年代有一齣名為《和平飯店》的港產片,由周潤發和葉童主演。周潤發飾演的殺人王金盤洗手後開了一所「和平飯店」,江湖中人敬畏他的大名,所以不敢在飯店裏惹事,因此和平飯店成了一眾亡命之徒的避難所。

和平飯店源自上海,聞說是由猶太富商(猶太是流散的民族,分佈在南北半球;布拉格市內有不少猶太人,集中在猶太區,屬於社會地位較低的一群)所開創的;香港九龍也慕名開辦,萬沒想到捷克首府布拉格也座落了一所華人掌管的和平飯店!不過,布拉格那家和香港一樣都只是餐館,不能留宿。我在布拉格的第一頓晚飯就在這所中餐館解決。人在外總是特別惦記中菜味道,日常我最喜歡喝爸爸做的蕃茄雞蛋湯,於是在和平飯店裏點了一碗。入口的湯沒有蕃茄的味道,只是一灘原汁原味的味精水。

另外下單的宮保雞丁更讓人咋舌了。盤子上的雞片不成丁,勾芡太厚,辣勁不足,味道重鹹。在我鄰桌的捷克人竟然可以連續把兩大盤這樣的劣食解決掉,令人甘拜下風。

這所和平飯店惟一的優勢是價格廉宜吧!或許能成為不求滋味的食客的劣食天堂。

布拉格之夏:高地公園


在酒店休息過後,我並不打算到市中心遊覽,因為逗留在布拉格的時間非常充裕,步伐可以放輕鬆,於是我在酒店附近轉轉,意外走進一片世外桃源。這個離酒店只有五分鐘路程,位於高地之上的公園(Parukářka)擁有非常遼闊的景觀,重點是遊客不多,應該是附近居民的休憩場所。


公園裏有我多年不見的鐵皮滑梯和「氹氹轉」,孩子玩得不亦樂乎。穿過遊樂設施,是一整片包覆着山坡的青草地。

我坐在長椅上休息,欣賞綠樹和藍天,大口大口地呼吸高地上新鮮的空氣,非常滿足而自在地微笑。想起第三天能與好友在布拉格相見,心情更是雀躍。

離開公園時看見一則尋貓啟事,套上文件夾貼於垃圾桶上,酬勞竟過千元港幣,想必是個整齊、認真的主人。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布拉格之夏:遇見卡夫卡

二戰後,布拉格曾經發生一場名為「布拉格之春」的革命。這場革命失敗後,知識分子四處逃散,以免遭受蘇聯共產黨的追捕,他們多半流亡海外,終生匿藏於共產黨的陰影之下。

走出禁區後左轉便是售票處

我的布拉格之夏輕快多了,儘管汗水流得比一般情況要多。從機場到市中心大約需要三十分鐘左右,交通十分方便。由於我所住的酒店並不位於市中心地帶,所以我額外買了一張三日交通券,憑交通券能夠在使用期限內無限次搭乘市內的電車、纜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事實上布拉格並不大,主要景點都位於市中心,假如不是住太遠的話,可以省下這310克朗。

我帶着從意大利滿載而至的行李箱,還有兩個沉重的袋子下車後,迎來了布拉格的一場驟雨。幾乎沒有思考之下,我便跳進眼前的升降梯。緩緩降落後發現原來接通地下鐵,而且四周都是推着行李箱的遊客。

在Burger King避雨時,發現東歐的快餐價格比英國親切多了,接近香港水平。還好當時吃了點東西,否則我不能想像接下來那半小時能如何撐過來。

吃飽後我回到地面,此刻太陽已經若無其事地重現。我對着手機上的地圖,向着市中心方向逆行。在穿過橋墩後,推着沉重行李的我傻住了。眼前是一條看不見盡頭的上坡路,手上的行李加起來應該約三十多公斤,我在烈日下考慮了五分鐘。由於早已計劃交通券由翌日才開始使用,於是我把心一橫,靠自己的力量抵達酒店。

半小時內我使盡了渾身解數,雙手交替搬動行李,汗水不只流遍全身上下,更糊了頭髮和妝容。不過,這半小時裏也讓我認了不少路,更經過了一所華人打理的「和平飯店」。

當我把行李拉到酒店大堂時,早已疲憊不堪、耐性耗盡了。誰料,接待處的男服務員一抬頭,馬上讓我精神為之一振!眼前的瘦削男子,擁有一張典型的猶太臉孔,雙眼深邃而且凹陷、方型臉蛋、一雙張揚的耳朵,更讓我驚訝的是他的臉容,竟與我手上的《審判》作者卡夫卡如出一轍!

卡夫卡的英語流利而且標準,沒有參雜口音。他細心地告訴我房間位置、入住須知和早餐時間。我沒有仔細聽他的指示,只懂目不轉睛地打量他,巴不得他告訴我自己就是卡夫卡。

卡夫卡酒店的古老電梯竟配有智能鎖,房客要用鑰匙上的機關接觸電梯裏的鎖頭才能啟動

卡夫卡酒店和佛羅倫斯的旅館一樣,都是以明亮溫暖的橙色作為主調

山坡上的卡夫卡酒店(真名: Hotel Golden City)



我在卡夫卡酒店一共訂了四晚,最後提早一天離開,因為出發前得悉此處離市中心略遠,對早機離開的我來說不太方便,所以最後一晚在市中心多訂了一間客房。位於山坡上的卡夫卡酒店尚算清靜,郵箱就在旁邊,而且附近還有幾家便利商店,惟獨深夜時路旁的電車聲音頗為滋擾,但整體來說以三百元港幣一晚,含豐富美味的早餐,而且房間裏有獨立浴室的規格而言,我不認為有任何批評的空間。

我最欣賞房間裏的大窗戶,還有一個足夠讓我平躺的窗台。我在某個清晨時份坐在窗台上把《審判》的結局讀完,及後心有戚戚焉。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布拉格印象

離開意大利國境之前,我又犯了一個心急之過。由於目的地布拉格(Prague)並不通行歐羅,所以我提早在米蘭機場把預留的歐羅統統兌換克朗(Krone)。這無疑是失智的決定,道理與港人訪台,也不會預早在香港機場換台幣一樣。不過,礙於從未踏足東歐國土的陌生感,以及對東歐遍地騙子的警戒,我還是保險地在米蘭機場把錢的事處理好。

登機前,懷着不忿的心情吃了一根Venchi冰淇淋,把剩下的零錢用完。然後,隨着一隊意國足球隊,一路鬧哄哄地飛往捷克。客機未及起飛,坐在我一旁高大健碩的足球員已經開始一罐啤酒接一罐的喝,酒精加上團體出遊的亢奮讓他們一路上不停高呼吶喊,調戲空姐。我捧着捷克作家卡夫卡的《審判》,打算在客機降落前把結局讀完,美好的計畫最後敗於足球先生的失控喧鬧中。

一個半小時左右,客機準時降落布拉格機場,耳根終於安靜下來。

布拉格機場裏的電影節海報



我對布拉格的印象來自周杰倫和米蘭.昆德拉;前者是華語歌手,後者是流亡法國的捷克作家。大約是在中學時代,周杰倫推出了一個在布拉格拍攝的音樂特輯。那是還沒有智能電話的年代,更別說Whatsapp;當年流行手機短訊,以文字短訊為主,圖片短訊功能尚未普及。音樂特輯裏面周杰倫和虛擬的手機短訊精靈相愛,他們不時用手機拍下布拉格的風景傳情,氣氛浪漫動人。從此,畫面裏色調偏黃的橋和城堡便成為我對布拉格的第一印象。

同年,我在書店看到一本外國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被書名吸引就買下了。當年,我在對東歐歷史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吃力地把書看完,實在無法讀懂,只記得故事發生的地點正是布拉格。當時的我一直認為自己早晚會踏進布拉格,沒想到多年後果然成真,或許世上確實存在「吸引力法則」。

此行之前,我一邊計劃行程,一邊讀昆德拉的另一本小說《笑忘書》。那是一本觸及歷史和記憶的小說,指出人類藉遺忘而得到自欺的快樂,其中不乏昆德拉對政權愚民的嘲諷和批判。我在小說裏學了一個捷克語,Litost,意思是人在冷不防之下受到衝擊,揭破自身處境可憐的難堪真相。因為成長以及好些歷練,《笑忘書》的內容比我想像中容易掌握,讀起來比較得心應手。《笑忘書》是昆德拉在法國出版的小說,那時的他已被逐出布拉格(因為反動的言論,他一度被政府軟禁),身在法國的他仍然孜孜不倦地撰寫以布拉格為背景的小說,反映他對布拉格的深情,更讓我好奇這個地方到底有何魔力,叫人魂牽夢縈。

最後,當然還有捷克國寶法蘭茲.卡夫卡了。容後再談。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假期序幕


每逢長假,我總讓村上為我揭開假期序幕。

讀了十來本以後,不難感覺主題的重複,以及人物背景的相似。難怪有人說偉大的作家終其一生都在寫同一部作品。

即使作品的中心堅定不移,讀者還是一本接着一本追隨,其來有自。村上最讓我欣賞的地方,是他能把無以名狀的感受以清晰具象的方式呈現,並準確無誤地傳達到讀者的心坎裏。這種能力正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現代人為了保護自己,習慣模糊迂迴,絕不輕易表露自己,遂逐漸喪失與人交心的能力,活成一座孤島。我們既沒有勇氣揭開自己的底藴,更遑論接受內心的軟弱。

近年,我總為村上的誠實而觸動。誠實當然不是指故事情節,而是小說人物的百念,尤其那些藏在日光背後,從不公開示眾陰暗面。村上每一回都在小說裏把人的真相盡可能掏乾掏淨,不留餘地,務必讓小說裏那些渾沌人物無所遁形,連影子也不放過。誠實不易,要對公眾讀者誠實更甚。作家必須先敞開自己,毫無防備,甚至不斷從往昔生活之中揭開傷痛的瘡疤,對準痛苦的過去不停思考、組織,翻來覆去,最後才能把心底的痛楚一刀一刀刻進小說人物的血肉之軀,把那些抽象的痛與讀者的大腦連接起來,然後讀者藉着理解和發現,從而撫慰了內心的皺摺。

從前我抗拒真相,因為誠實誤己傷人,不如糊塗度日來得輕快。想來不過是自欺欺人,更是一種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處事態度。村上讓我明白誠實之必要,對自己誠實之必要。人若不能夠坦然接受自己,又談何尋找自己,活出自己呢?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記憶中的你

兩個星期下來,看了上百篇校內創作比賽的作品,女孩子較喜歡抒情文字,因此《記憶中的你》成為大熱。想我在她們那個年紀的時候,應該也不會另作他選。

《記憶中的你》暗示了筆下的「你」已咫尺天涯,精神或物理上的距離隨人生階段漸生,只能從記憶當中重温動人時光。如是者,兩周之內我參與了六十多場離別,幾近讓人痛覺麻痺。

沒有一場離別不令人傷神。記得某年在異國作別好友的時候,眼神幾乎不敢直視,下意識迴避矯情做作的感傷,只怪摩羯座的情緒往往只留給自己。後來,我和她們一樣,把朋友定格記憶之中,帶着期望和祝福好好生活。

她們的堅強和成熟,讓我更加堅定離別是人生的常態,我們從中會變得壯大。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遇見紋青

今天踏進了一個這輩子沒想過會蒞臨的場所。這個地方彌漫一股詭異的墨香,不過那些七彩繽紛的油墨並非塗在畫布或白紙上,而是刻在細嫩的皮膚上。是的,這是一家隱身在工廠區的紋身店,裏面有好幾位年輕腼腆的「紋青」。

雖然我的職業性質略為保守,但活在廿一世紀的我未至於把紋身和壞人畫上等號。話雖如此,我只是這趟奇妙旅程中的配角,見證朋友在身上留下一枚栩栩如生的蝴蝶印記。人總是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因此自我踏進紋身店後,視線不停游移,絕不放過每一吋空間。這家店打破了我對紋身店的刻板印象,裏面有四堵白牆,天花板上幾根墨黑的橫樑營造時尚簡約的氛圍;白牆上沒有威猛的飛龍在天,也沒有俗豔的龍飛鳳舞,只有好幾排整齊排列的墨水、幾個貯存蝴蝶標本的掛牆箱,還有好幾座大小不一的十字架,以及一尊巨大醒目的天使雕塑,雙眼被黑布蒙起來。

接着,我的注意力馬上又被店內那八位紋青搶走了。八位紋青的打扮各有風格,有的飾演愛登士家庭一角,有的化身日系NANA。他們的衣服顏色離不開黑和灰,不過,有好幾位異常樸素,四肢露出來的光潔皮膚,沒有一處標記。他們的出現,又讓我這隻井底之蛙改變了對紋身師傅渾身圖騰的刻板印象。

八位紋青各坐在一張仿古董的黑色高腳木桌前,低頭專注地在客人身上描繪圖案以及上色。遇上比較複雜的構圖,紋青需要配戴頭燈照明,精細地勾畫草圖。他們工作時的神情與媒體呈現的那種肆意瀟灑截然不同。客人視乎紋身部位或坐或躺於一把躺椅上,頭上一盞通明的燈怒視着,紋青提起手上的電動鋼針筆,在客人皮膚上「滋…滋…滋…」地來回轉動。原來,紋身店像極牙醫診所。

此行之前,我曾經多次勸阻好友,告訴她紋身的起源,而且皮膚只有那麼一張,圖案刻上去以後,恨錯難返。奈何,決定了紋身的人,表情總有一抹無奈和堅定,叫人不忍再多說甚麼。我坐在沙發上看着好友伏於躺椅上,任由鋼針筆在她皮膚上劃過。起初她緊張得緊閉雙目,適應痛楚以後神情淡然,彷彿進入了另一層隱密空間,感受身體上的細小改變。完成紋身以後,她睜開明亮的雙眼,急忙跑到鏡子前看左肩上那隻初生微腫的蝶,一小時前的焦慮暗淡一掃而空。

我想我多少能明白一點人們紋身的原因了,不過,我沒此需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