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坐看雲起時


香港五十多年來最寒冷的一天清晨,我在教員室外看到這片奇觀。

那天的天氣出奇清朗,日出時分紅日自淡青天色間浮現,微光把天空抹上一片輕橘,帶着異國的色調。看着如斯風景,雖然我身體不住的顫抖,但心中卻是快意無比。

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夢想起航:五個孩子的校長

那天學校播放《五個孩子的校長》,幾次回頭看見不少學生紅了眼眶。現實生活殘暴不仁,眼淚流出來的肯定不是在陰影下生長的一群。求學不易、生活不易,死活拼命才能看見曙光,這部電影無疑是沉重的,以至於我邊看邊想,這些赤裸裸的現實是否有必要告訴才十二、三歲的她們呢?

電影以真實改編作招徠,當初公映前已造成轟動,所有觀眾都看得眼淚婆娑。我一向對催淚的戲碼敬而遠之,不是不曾在電影院流淚,只是我認為電影的其中一用便是在短短三兩小時內挑動觀眾的各種情緒,讓觀眾思考,而不是明擺着討觀眾眼淚。而眼淚,很多時候會讓人忽略了更重要的細節。

回到正題,電影裏的五個孩子來自四個環境各異的家庭,呼應托爾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長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從呂校長的眼皮下,我們看見五個孩子令人心痛的成長環境,她們的乖巧靜默,不多不少是處境造成的。救救孩子,從來是成年人的義務,始於魯迅。

電影中勇救孩子的靈魂人物便是呂校長,一名提早退休、受現實打壓而意興闌珊的教育工作者。藉着維護五個小孩的成長,呂校長再次找回自己的夢想,找到了意義。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或許我們都有,但立於個人利益前,許多人都會畏縮,尤幸這世界還是有那麼一、兩個有能力,而且願意貢獻自己的善人,不論他們背後的原因是甚麼。當所有人都恥笑夢想和意義之間的關係時,尤幸這世界還是有那麼一、兩個人,願意用行動來證明那些人是錯的。

因為時間關係,電影在呂校長決定為幼稚園招生,到處奔波的部分便中斷了,同學們都顯得有點失望。電影的結局我也沒有接着看,依稀記得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尾。看着她們低頭在填反思表,我也在心裏默默地填了一頁。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苦寒記

上星期美國氣象局預測香港可能下雪,香港天文台迫不及待跳出來否認;結果今天,大家雖然尚未見雪,但也離冰點不遠了。

這事帶給我的衝擊與下雪無關。當我們認定香港不可能下雪的時候,老天告訴大家,這事可不是人類說了算的,我(大自然)才是老大。還有就是,既然人能掌握的事不多,那麼我們更需要一顆寬闊的心,來接受一些突如其來的變化,譬如說,明天只有中學生和大學生要上課。

在苦寒的天氣下,我從被窩裏伸出雙手打開書本,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雙手無可避免地受到冷空氣的吹襲,此時我想起了多年前的南京之行。那年參加了大學舉辦的愛國交流團,到南京的學校交流,還住進了當地學生的家裏。大除夕當晚,幾個大學同學入鄉隨俗到南京著名的雞鳴寺湊熱鬧,在寺院裏的一座鐘樓前排隊,等待凌晨時份的撞鐘儀式。那年南京的冬天,雪已下盡,溶雪把氣温再往下拉,是我人生體驗過最冷的温度。我們一行人撞好了鐘以後,便在四野蕭條的大街上召喚計程車。時值深夜,車不多,一陣陣徹骨寒風穿過身體,我們沿着馬路邊上不停揮動雙手,手套裏的手幾乎失去知覺;
撞鐘時的興奮已隨氣温冷卻,繼而被擔憂和恐懼所取代。當然,最後我們還是幸運的坐上一輛計程車,回到温暖的被窩。

後來幾個同學戲稱這是一場零下冒險,回想當時大家一直在馬路上焦急地走,又冷又累的模樣,的確非常滑稽。至於當年雞鳴寺撞鐘是誰的主意,沒有人敢承認。



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煙花(岩井俊二,1993)




近幾年我開始了一個習慣,便是每到年尾,都會排開所有行程,選一齣舊電影,陪我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今年由於器材問題,我首選的一部港產片無法播放,所以臨時從書櫃找來了一齣九十年代的日本電影,岩井俊二的《煙花》。

回想自己觀賞這齣《煙花》更為應節,因為每年倒數後維港上空便會閃爍朵朵璀璨的煙花,兩岸市民笑語喧天,為這一年之初帶來光芒和熱鬧。我生性不愛湊熱鬧,獨個兒欣賞一齣不足一小時的《煙花》,不是更為暢快過癮嗎?

岩井俊二的電影中最為人所共知的是《情書》,說的是一段後知後覺的愛情。《煙花》的主題除了談論一個關於煙花的物理現象外,更為重要的是呈現孩子的純真。電影洋溢青蔥情懷,主角不是成年人,而是一群搗蛋的學生,為了找出煙花是圓是扁的真相,攜手探險;另一邊廂,一段疑幻似真的私奔遊戲正在上演。男孩為了守護暗戀的女神,退出男子煙花探險隊,一路上陪伴心事重重的女神。在煙花升起的那個晚上,男孩的初戀也像煙花那樣盛放殞落於一瞬。

電影隨着一場醉人的煙花、一曲精彩的配樂淡淡地結束了,孩子們找到了答案嗎?男孩的初戀如何收場?這些都不重要,孩子會慢慢長大成人,而成年人的世界,又怎會關心煙花是圓是扁呢?然而,這些無關痛癢的青春瑣事,便是導演岩井所堅持的,也許是人一生中最珍貴的片段。

往後的日子,每當看見煙花,我一定會想起這首動人的背景音樂。







跨年電影看完以後,温暖且滿足地睡了一覺。
元旦那天清早,醒來收到一朵來自倫敦的煙花,回答了我那個關於煙花的問題。


延伸閱讀:
非常稱職的影評(按此)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我所認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一月十二日是最為港台文青所追捧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生日,剛巧也是他的新作中譯本推出的日子。

村上春樹的名字在我進入大學以前已經響噹噹,真正打開他卻是大一生日翌日。那年發生了一場天大的誤會,也因為這場誤會,讓我初讀村上最流行的短篇《遇見100%的女孩》。

故事敍述一天清早「我」在街上與一名陌生女子擦身而過,忽發墮入愛河的故事。女子樣貌平凡,「我」卻把她視為100%的女孩,更陷入幻想,想像自己與女孩邂逅的情節。

「我」在故事尾聲有沒有上前結識那名一百分的女孩?那女孩具備甚麼氣件才能成為別人眼中的100%?讀者應該自己從書中尋找答案。遺憾的是,我當時從故事裏找到的,是一則錯誤的信息,及後還引發連串風波。從此,村上春樹的名字便在我心中耿耿於懷多時。我試圖多讀幾部他的小説、散文,了解他的創作背景、靈感來源。當初如此迫切地想要理解這位作家,如今想來,也許只是想解開那則錯誤的信息,我怎會甘心自己理解錯誤呢?

若干年後我再讀《遇見100%的女孩》,那時候的我已經離開校園了,正在適應社會。從前那些天大的誤會在時間的侵蝕下早已化為烏有,我方才發現原來讓我心動的是文章,而不是那個把書翻開捧到我面前的男孩。

結果,我半路加入村上迷的行列。

說實話,村上的文章確實有讓人怦然心動的魅力。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不褪色的亦舒:印度墨



我的中學時代沒有與亦舒接軌。

回想起來也沒什麼值得驕傲的,那些年我像許許多多少女一樣,沉迷愛情小說,看的是次一等的張小嫻、深雪、梁芷姍、天航、梁望峯。當然,那是還沒有鄺俊宇和middle,王貽興還沒被人喚作貽興王的年代。

如果當年有谷阿莫,替大家三十秒說完一本愛情小說的話,我想我一定可以省下那筆租借小說的零用錢,替自己好好打扮。愛情小說的本質都是一樣的,為了深刻和感人,在男女主角面前設置重重考驗,《印度墨》也不例外。

印度墨是一種染料,可以點在皮膚上,墨水會隨着身體的新陳代謝而從皮屑掉落。小說裏最動人的一幕是男主角彎下身子,倚於女主角的腳旁,用毛筆沾着印度墨,在她的腳背上描繪圖案。那種備受呵護和憐惜的感覺,填補了女主角在單親家庭底下日積月累的孤單,深深地打動了她。

印度墨的特色正是隨時間而流逝,多美麗的圖案也會隨時間而消逝,說到這裏,好似有一點劇透,還是不宜多說。

這本愛情小說還是離不開亦舒的愛情方程式:中產家庭、俊男美女。亦舒對愛情一向看得剔透,她筆下的愛情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現代人的情愛總是敗於生活這座巍峨高山面前,生活太多磨難,然而金錢能撫平的只是一角,未必保證愛情順遂,因為人性從來貪婪,人心從來善變。這也是《印度墨》帶給大家的愛情觀。

據說,這本小說含有影射成分,暗示其外甥倪震和大明星李嘉欣一段若即若離的愛情故事。事隔經年,男女主角皆曾否認,也各自嫁娶。這段孰真孰假的故事,也沒人再有興趣考證,全都化作油墨,烙印紙上。

亦舒的愛情,既現實,又浪漫;打破天真之餘,不忍摧毀讀者的想像。
亦舒的文字,優雅、不失古風,雖然讀太多不會有所長進,但也至少能訓練語感。


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元旦當天




二零一六的元旦當天,陽光和煦,一層稀薄的雲緊緊裹着藍天,真是一個適合製定計畫,讓人重新開始的好日子。

而計畫,從來不是我們擅長的動作,過去的年歲也屢嘗不善計畫的虧。只是,隨着年齡增長,我們都不得不學着計畫,即使起步困難,即使成果不彰,但當你習慣計畫,並且堅持履行,你定能提高人生的效率,省下不少珍貴時間。

不浪費時間,便是我來年的目標之一。

人生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