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烈日下的錯誤

夏日降臨,高温蒸騰之下已醞釀了許多災禍,比如日前的荷里活廣場隨機斬人案。事件發生之後,影片迅速鋪天蓋地轉播有精神科病歷的兇徒完整的斬人經過,朋友間看過影片的無一不觸目驚心,為死者感到戚然。然而,網絡上更多的是社區裏對精神病患者能夠隨處走動的質疑和恐慌,為「精神病」去污名的倡議淪為天方夜譚。


此事讓我想起余華《河邊的錯誤》。人類是極奇複雜的生物,言行受意識及感性支配,卻又常常心口不一、自我懷疑,更別說一堆數之不盡的拙劣人性。也許是人意識到自己的不安全感,故特別排除異己,深怕有朝一日禍及自己。余華把人性的自私藉「瘋子」和老郵政弄居民的來往活現眼前。小說中的「瘋子」來歷不明,居民們對他的好奇全因某天發現附近一個厭惡社交的老寡婦突然與之走近,她牽起「瘋子」的手逛菜市,視如己出。「瘋子」年約三十五,似乎長久以來患有精神疾病,意識像個五歲孩童,終日嬉鬧,會把飯碗砸在照顧者么四婆婆身上,發起病來甚至會毒打年邁的婆婆。好事的居民只管把耳朵豎在么四婆婆的門前偷聽著屋內打鬧的聲音,卻從未有人出手相助。


小說中的慈祥的么四婆婆沒有迎來善報,更被人離奇殺害。後來民警苦苦追查,鎖定兇手正是受么四婆婆悉心看顧的「瘋子」。礙於「瘋子」神智不清,他的劣行無法被法律約束,其後老郵政弄先後再發生了幾宗手法一致的殺人案,所有證據直指「瘋子」。陷入道德與法理兩難的民警,竟貿然動用私刑,在河邊處決了「瘋子」。民警隨即自首,卻被上司壓下,並在上司和妻子的安排下進入精神病院脫罪。


《河邊的錯誤》是余華在八十年代撰寫的短篇小說。那個年代國人經歷了文革磨難,一切看似蓄勢待發,實則只能踽踽前行,如履薄冰。在這樣一個壓抑的社會面貌之下,「瘋子」的狂戾和居民的獨善其身似乎值得體諒,民警選擇私了也實屬殺一救百的無奈之舉。鏡頭一轉,社會事件及疫情夾擊後的香港,也處於重建復甦的階段,期間的紛亂恐懼驚擾了多少人的心神。每思及此,我似乎能夠共情小說裏的「瘋子」,儘管么四婆婆及其他死者慘遭橫禍更令人心碎。


小說以民警入住精神病院逃責的荒誕結局收尾,反諷之餘更多的是悲歎。以正義為名的民警迫於妻子和上司的人情壓力,按照指示在精神科醫生面前語無倫次,好讓自己順利進入精神病院,成為置諸法度以外的「瘋子」。民警一心為民除害,最後卻為了自保而加入禍害行列,徹底顛覆了苦苦堅持的自我價值。也許,被宣告成為精神病人那一刻起,民警已然陷入瘋狂。


回到現實,現代社會急速發展,人類面對的壓力數之不盡, 精神心理備受困擾的人相比過去只增不減,然而社會對「精神病」聞之色變的風氣並沒有因為受困人數激增而有所緩和;相反,那些急需別人施以援手或遊走在崩潰邊緣的人們只能一再壓抑隱藏,直至意識不再受控,造成無可挽回的錯誤。


這些錯誤,難道要歸咎天道?




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藍塘道

許多年後,當我下班從藍塘道信步而下,還是會想起黃碧雲小說裏那位家居藍塘道的女子許之行。小說裏的許之行是一個亮麗伶俐卻敗於世俗的女子,與室友葉細細有着一段說不清的關係。初讀小說腦海便不斷浮現之行的形象,俗豔的、清冷的、愛慕虛榮的,直到在藍塘道整整工作了八年,才明白之行為甚麼穿繡花鞋而不穿高跟鞋。

儘管之行和細細都是女生,我並沒有把這篇小說限於同性愛來理解,更願意認為小說旨在寫兩個氣質獨特的人互相欣賞,經歷多番糾纏後尊重彼此的選擇而不再交集。

她(許之行)捉開我(葉細細)雙手,看我的眼:「我記得。但那是從前的事了。這次是我的機會,你得為你的將來打算,不見得我就要庸碌一生。」

葉細細以第一人稱角度描述她對之行的念念不忘,讓小說的主角光環落在之行身上,看她眼裏的許之行,閃閃發光、楚楚動人。細細與之行惺惺相惜,然而回憶雖美,卻無法跨越那道名叫價值觀的鴻溝。也許最後,細細憑實力成為湮沒在人群之中的精英,之行以姿色換取五光十色的豐盛日子;各行各路,誰也再想不起當初痛徹心扉的玩笑話。


八年之後,我依舊在藍塘道上營營役役,甚至在毗鄰小街住下了。每日踏着碎步,從未見過穿繡花鞋的女子。

終於,我也不再讀黃碧雲了。



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

把握

 

電影《一代宗師》當中葉問曾提及「男人過了四十,就要做有把握的事」。這句話若套用在心理年齡比男性早個三五七年的女性身上,可能要把句子裏的「四十」換成「三十」。後來這句話比「人生如棋,落子無悔」更沈重地烙在腦海中,那年我不過二十出頭。其時我一直思考着所謂「有把握」的事,褒貶難定,無從入手。

 

一晃眼十年,時間在焦灼糾結的日常中隨風而去,我也步入得做有把握的事的年歲。回看十年,順逆有時,悲喜交雜,得失參半。期間轉變的何只我,地球輪轉、時代變幻,世界也因為猝不及防的天災人禍而運作失靈,更別說伴隨而來的生離死別。眼下的亂世倒有幾分接近葉先生當時的處境,所以再次想到電影金句時,頓感一陣蒼涼。然而,生活不會為誰而停止擠壓,難怪要提醒自己把握命運。

 

人生再苦再樂也不過百年,不求世界之巔只圖活得明白。現在了解金句的深意,並非鼓吹年齡焦慮或打壓理想,只是實際勸導世人儘快找出自己的長短,透過發揮所長,累積實力再力所能及地回饋,通往人生三境: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若按此理解,我看只有做自己堅信的事,樂觀看待成敗,並培養自省習慣方稱得上「把握」。至於途中走過樁樁件件的陰晴圓缺,終將也會成為時間洪流當中一抹蒼茫,為自己的人生劇本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