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黑夜之後:黎明的冒險


         

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中,可以在短時間內(一天)讀完的絕無僅有,《黑夜之後》是例外。

無論是《海邊的卡夫卡》、《舞!舞!舞!》還是《挪威的森林》,都對讀者的耐性和想像力有一定的要求。村上筆下脫離常軌的情節,平緩抽離的敍事,還有作者對人物內心徹骨的刻劃,都需要充分時間消化才能領略主角的創傷後遺。

《黑夜之後》相對以上的作品來說,情節較為貼地,沒有匪夷所思的場景,人物關係容易掌握,節奏也比較迎合大眾讀者。小說形式上的轉變也算是作者的一次突破。村上終於棄用第一人稱,不再把自己化身感傷少年直面命運撥弄,換上第三人稱,順敍交代失眠少女於一個晚上在東京的所見所聞。小說的主題還是離不開尋找(人生)出路,清理(看不見的)傷口。此番村上棄用「我」透過離家路上波折的經歷擺脫自身傷痛的說故事方法,改為從旁觀者的角度,遙看一名因察覺自身缺陷而困擾失眠的妹妹,如何在一夜之中從路上所遇見的人和事之中獲得救贖的力量,並拯救失去復原能力,因而陷入沉睡的姐姐。敍事人稱的變改並不影響讀者對小說的代入感;相反,失眠少女尚未被傷痛掩埋,更像是平凡的你和我,徘徊麻木邊緣隱隱作痛。

黑夜中的見聞,對於向日葵般的我而言只能依靠想像,永遠沒辦法一探究竟。黑夜滲透危險詭異的氛圍,讓理智行事的我斷然卻步。我一直認為走在明亮的道路上,才是正確選擇,日光之下能讓人目標清晰,斷絕雜念;黑夜擁有難以操控的巨大力量,足以把陰影吞噬,能掩蓋罪惡,讓不堪的念頭隱身。只是我似乎忽略了黑夜之中所潛藏的温柔力量,能讓人從白天的傷害中靜靜復原,也許不應該如此抗拒。後來,村上寫下一本又一本的小說,鍥而不捨地告訴我:人需要包容黑夜,才能擁有坦然面對白天的勇氣。 


不妨把此書視為走進村上漩渦的入門級讀物,儘管它未能把村上的魅力表露無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