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斗室之愛:抖室 (Lenny Abrahamson, 2015)

《抖室》是今年奧斯卡呼聲頗高的其中一部電影,同期還有憶述畫家祕史的《丹麥女孩》和漫談女人之間情愫暗生的《卡露的情人》。

與新朋友看的首場電影,我選擇了《抖室》,大概是因為不想牽扯感情話題。《抖室》的主題是創傷修補,以多年前一宗令人不寒而慄的禁錮案為背景,描述女受害人獲救後如何重建自己,面對世界的經過。片名《抖室》取自諧音「斗室」,指的是母子受困的狹窄房間,同時也暗示女受害人被隔絕的恐懼(顫抖)。


這電影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以女受害者為主導,反而以女受害者在禁室中誕下的小兒子作為電影的唯一敍述人。小兒子顯然是女受害人囚禁期間被犯案人侵犯所生下的孩子,原以為會是女受害人永遠的夢魘(儘管他是自己所出,但始終是仇人之子);沒想到孩子的到來,竟是一份改寫餘生的禮物。


電影沒有渲染暴力和令人不安的氣氛,盡力以孩子天真原始的心境說出這個教人心痛的故事。作為母親的女受害人用盡全力為孩子打造一個美滿的童話,讓他在斗室中度過了雖封閉,卻也安全無憂的五年。五年來付諸孩子的心力,正好燃亮女受害者求生意志,也讓她的逃生計畫成真。融化人心的母子情在斗室之中建立,卻在脫險之後受到考驗。外面的世界廣大無垠,計畫趕不上變化,令人頓失方寸,然而小孩的學習能力和適應力強大得讓成人自愧不如,反倒是母親瀕臨崩潰邊緣。慶幸上帝垂憐,讓這份可愛的小禮物一次又一次拯救了母親。


電影以母子回到斗室,解開心結落幕。小兒子從外面的世界回到斗室,頓覺環境的侷促,想必此時的定能體會母親當初的感受。飽受禁錮的母親倚在門側,拒絕進入,可見她對斗室裏的歲月不堪回首。結尾小兒子在斗室中與所有物件一一告別,雖然這場傷害讓母子一生蒙上陰影,但孩子依然懂得感恩,感激斗室中曾經發生屬於母子之間美好而豐盛的回憶,感激一牆一瓦的陪伴,感激那個讓他懂得慈悲的微小天地。這部電影帶給觀眾的温暖,應該足以抵禦十度的爛天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