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我從記憶中整理出一些尚沒完成的事項,84 Charing Cross Street便慢慢浮現眼前。訪倫敦那年,尚不知道這條街的由來,回港後從其他電影裏聽說了發生在查令十字街八十四號的一則美麗傳奇,便令我對這條人來人往的大街,以及曾紮根此地的老書店神往起來。
電影裏敍述的是真人真事。一名渴慕英國文學的紐約文字工作者和一位在倫敦書店工作的職員,因為書籍而結緣,維持了二十年的君子之交。期間兩人從不見面,只靠書信往來之間累積深厚的友誼,並透過對文字和書本的熱忱,讓他們的靈魂能夠穿梭大西洋,成為彼此的靈魂伴侶。住在紐約的Helene更不時為書店上下員工寄來一箱箱外國食品,以答謝Frank替她找到許多在紐約遍尋不獲的珍貴典籍,而書店裏的各人也不時偷偷把自己的紙條夾在Frank的信中一併寄到Helene手上,聊表謝意和關懷。
Helene和Frank之間的情誼深深的打動了我,他們之間的交流非關情愛,而是兩個愛書之人的惺惺相惜,相濡以沫。電影裏的Frank結過兩次婚,暗示了愛情的易變,突顯精神知己的可一不可再。
故事的結尾最動人。因為各種原因,Helene一直沒有應約前往倫敦,直到她收到Frank的死訊。當她終於蒞臨夢想地之時,早已過了大半生,Frank不在了,書店也倒閉了。然而面對人去樓空的蕭條,Helene似乎仍然能從原址感應到Frank,並高興地告訴他自己沒有食言。
即使緣慳一面,但他們早從信件之中透視彼此了,你不覺得這樣的交情更為難得嗎?
文學讓兩人成為彼此之間不可多得的摯友,也讓查令十字街八十四號成為了文青朝聖之地 |
電影裏出現過Yeats的詩歌、 John Donne的散文等等,讓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抓緊時間多讀書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