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上呈碩論以後,手邊讀物清一色是翻譯文學(日本、歐美)。這種異常的情況,或許是源於工作時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和中國語文打交道,經史子集魯迅朱自清……所以下班後下意識逃離中文語境,迫不及待打開異國世界,簡稱「職業疲勞」。
近日在批改她們的閱讀心得時想起自己近年的閱讀清單,幾乎舉不出半本港台或中國文學。雖然外國文學的譯本用的是中文字,但畢竟不同國家的語言環境迥異,譯本為求忠於原著,並不會講究文字潤飾或表現手法,傾向以簡而清為準。儘管每天都和她們一起浸泡在初中中國語文的汪洋之中,我還是時刻擔心自己荒廢了積累多年的文字觸覺。
有見及此,我從書櫃抓了一本《半生緣》(張愛玲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開始重讀。大學時代看了不少張愛玲的短篇小說,了解何謂華麗和蒼涼;現在對聲色犬馬的熱情冷卻,再讀《半生緣》,多少能領略那種人事無常的感慨,原來更值得細味。張愛玲對世情的透析,的確到了讓人吃驚的地步,而且經久不衰。
王家衛受訪時曾提到張愛玲的作品中,他最喜歡《半生緣》。王透露他的電影《花樣年華》和《一代宗師》骨子裏也受《半生緣》影響。許鞍華曾把《半生緣》拍成電影,得了幾座電影獎。後續還有不少電視劇和舞台劇也曾改編《半生緣》,可見此書在一眾張迷心中的地位。
就讓我好好重溫。
———————————————————————————————————————
「在學校裏的時候,禮拜六比禮拜天還要高興。禮拜天雖然是紅色的,已經有點夕陽無限好了。」《半生緣》頁8
馬上要禮拜六了,加油!
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沈默一星期
踏進情人節的那一秒,我就生病了,而且一週下來幾乎不能完整地說完一句話。
雖然聲音沒了,但工作方面卻由不得我閉嘴,所以只好在課餘時間封口。這一週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聾啞人士的不便。乘小巴時沒辦法喊下車,在餐廳也無法順利下單,與人意見不合時只能瞪大雙眼。
沒辦法順利表達自己的確讓人煩惱,不過對我而言,視力比聲音更為重要。我無法想像看不見色彩、書本和電影的日子,我也無法想像活在永夜的孤單、無助和恐懼。偏偏家族裏的長輩似乎眼睛都不太好,新年回老家探望外公,發現他的左眼已經失去視力,瞳孔渾濁不堪,呈一片隔絕一切的灰白,情況和爺爺相似。
嗯……似乎言重了,希望大家都保重自己,四季平安。
雖然聲音沒了,但工作方面卻由不得我閉嘴,所以只好在課餘時間封口。這一週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聾啞人士的不便。乘小巴時沒辦法喊下車,在餐廳也無法順利下單,與人意見不合時只能瞪大雙眼。
沒辦法順利表達自己的確讓人煩惱,不過對我而言,視力比聲音更為重要。我無法想像看不見色彩、書本和電影的日子,我也無法想像活在永夜的孤單、無助和恐懼。偏偏家族裏的長輩似乎眼睛都不太好,新年回老家探望外公,發現他的左眼已經失去視力,瞳孔渾濁不堪,呈一片隔絕一切的灰白,情況和爺爺相似。
嗯……似乎言重了,希望大家都保重自己,四季平安。
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夢想合伙人:La La Land(2016)
丁酉年的第一部電影留給了《星聲夢裏人》(La La Land)。這部電影橫掃了七座金球獎,並且得到了十四項奧斯卡提名,更厲害的是我尚沒讀到任何一個指摘《星夢》的影評。
La La Land是洛杉磯的別稱,含夢想世界之意,位於洛杉磯的荷里活不正是全世界最大的造夢工場嗎?電影用歌舞劇形式呈現一個夢想和愛情不可兼得的老套故事,由於題材俗套,所以導演必須在表現形式上花功夫。電影裏的連場歌舞、濃豔衣飾以及向經典電影致敬的再現畫面都是導演計算精確的鋪排,好讓觀眾別把心思貫注男女主角的感情線。這個安排讓熱愛電影的人沉醉於經典重現的畫面,讓重聲色的觀眾驚歎一鏡到底的歌舞,讓情癡深陷男女主角餘情裊裊的遺憾,各得其所。
電影的訊息明確:觸碰夢想需要極大的意志力,甚至需要付出讓人心碎的代價。由始至終,男女主角墜入愛河的原因在於兩人對夢想的熱熾,結果也是因為夢想而讓兩個在機會面前措手不及的情侶分道揚鑣。與其說是遺憾,說是自私,我寧願把這種分離叫作成全,是「君子有成人之美」的最佳演繹。男女主角都知道夢想對彼此有多重要,所以不想成為對方勇往直前的牽絆,更何況若任何一方企圖犧牲自己的夢想來延續這段關係,只會加重另一方的壓力;而未能達成心願的一方,也難保不會在往後的日子生出怨恨,把自己拒絕夢想的悔恨歸咎對方。
這段不能開花結果的感情依舊動人圓滿,全因他們選在最好的時機結束。他們在結束關係之前,已分別停泊在夢想的航道之上,分飛事在必行。兩人之所以能夠獲得起飛的機會,正是因為從彼此身上獲得鼓勵和自信,所以當夢想快將實現之時,他們幾乎越過掙扎,默契地達成了分手的共識。後來,女主角如願成為知名女演員,男主角也順利開設了一所爵士酒吧。兩人成全了彼此的夢想,也讓彼此有所成長,即使沒有走到最後,不是更美麗嗎?
比起情感枝節,這部電影的色彩濃度更叫我讚歎不絕。兩場在Magic hour下拍攝的場口勾起了我在布拉格看日落的回憶。電影裏絢麗迷幻的紫藍天空包圍着兩個被夢想拒諸門外的失意人,那是多麼温柔的一幕,雖然命運尚未向你招手,但絢爛的天空仍然為你打氣。我想這樣的畫面,絕對能夠成為回憶裏永不磨滅的風景。沒有人生而頑強,尤其在這樣複雜喧囂的時代,若我們依然能夠堅持步伐,那必然是因為在長路之中找到了一股動力,足以抵抗風雨,逆流而上。電影裏呈現的不多,但足以讓我們更加理解那些為夢想兜轉的勇士。
網上有影評人把看La La Land的觀眾劃分為哭和沒哭兩類,前者代表愛得太累的傷心人,後者是仍為夢想努力前進的人。我不太同意這種二分法,不過我深信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盼望遇見一個能夠引領自己前往La La Land的合伙人。
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過年
農曆新年又叫春節,標誌着冬去春來,四季更迭,又回到了春始。為了迎春接福,人們會在新年前夕悉心準備團年飯、逛花市、佈置家居、買新衣,甚至剪頭髮,務求裏裏外外換新氣象,帶有送舊迎新的寓意。
新髮型、新衣、鮮花都只是形式而已,過年最重要的莫過於一家團聚,不顧後果地大吃大喝。年三十晚上,我回老家與外公、外婆過年,過了好幾天悠哉悠哉的好日子。每天三餐和行程都被安排妥貼,而且到哪都有專車接送,完全不需要動用一絲腦力。這種周到的日子不是沒有代價的,備受愛護的副作用就是體重增長,因此回來後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好好收斂。
回老家那幾天除了吃和喝,我還去欣賞了一場牡丹展。牡丹(Peony)素有「百花之首」的美譽,代表榮華富貴,因此在各種年花之中,以牡丹最受歡迎。我向來對花卉不太講究,拳頭般大的牡丹恣意張狂,感覺霸道,從來不是我所鍾愛的植物。後來對牡丹改觀,是因為身邊的密友接連出嫁,找我一起研究婚禮花球。牡丹是新娘花球的常見花材,盛放的牡丹碩大飽滿,而且香氣芬馥,如同新嫁娘般令人眼前一亮,屏息以待。牡丹的獨大叫人不敢輕視,然而我更喜歡盛開前的牡丹,花蕾遠看像顆圓滾滾的洋蔥,數之不盡的花瓣團團包圍花芯,等待時機逐一張開。
是次展覽的牡丹品種多樣,顏色濃淡俱全,皆來自洛陽。聞說牡丹之中以洛陽牡丹為上,相傳武后曾於隆冬下令百花齊開,惟獨牡丹不賞面,因而被貶至洛陽,洛陽牡丹驕貴不屈之名不脛而走。我置身這片奼紫嫣紅,感覺如蝴蝶般輕巧,實在是農曆新年間最深刻的體驗。
2017年1月27日 星期五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我在聖誕節假期之初讀完這本小說,然後餘下的假期不斷在反省。
小說裏的多崎作脫離了童年玩伴往外升學,其後無端被故鄉的玩伴斷然孤立,讓他深受打擊,萎靡了好一段日子。獨自承受了這樣一段伶仃歲月後,練就多崎作冷漠孤絕的個性。事隔多年,多崎作遇上了一位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女性,使他決定直面離棄他的四位摯友,嘗試揭開當年這場莫名其妙的杯葛事件的真相。
這場挖掘真相的過程雖然是小說的重點,但並沒有懸疑驚險的情節,更不可能出現叫眾人熱淚盈眶的大團圓結局。傷害早已身陷,遺憾難以彌補,舊事重提的惟一作用就是解開心中化不開的糾結。在由時間所結成的繭裏面,傷痕早被重重包覆,看上去再也沒有事發之時的鮮紅。小說著重描述事過境遷後的多崎作和他的玩伴的現況,杯葛事件其實並沒有打亂他們的人生,卻也在某程度上靜悄悄地改變了他們的內在。
去年因為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我分別從兩位好友的人生裏默然消失。我的退場想來不是值得效法的舉動,但當時的確只能如此,因此讀罷多崎作的故事,不禁想起了他們。即使感情怎樣深厚可貴,原來我們都有可能成為被人拒諸門外的多崎作,也會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衝動。這些不幸的經歷,使我深深明白小說中受害者不只有多崎作,必然還有那些當時因手足無措而不小心製造遺憾的玩伴,委實不能夠怪誰。這些成長的傷害只能說是人生當中的種種考驗之一,因為不是故意挑撥,所以不可能存在任何原因,也沒有辦法靠察覺端倪來避免。
反省過後,我感覺沉重的呼吸變輕,但四周的空氣依然稀薄。
小說裏的多崎作脫離了童年玩伴往外升學,其後無端被故鄉的玩伴斷然孤立,讓他深受打擊,萎靡了好一段日子。獨自承受了這樣一段伶仃歲月後,練就多崎作冷漠孤絕的個性。事隔多年,多崎作遇上了一位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女性,使他決定直面離棄他的四位摯友,嘗試揭開當年這場莫名其妙的杯葛事件的真相。
這場挖掘真相的過程雖然是小說的重點,但並沒有懸疑驚險的情節,更不可能出現叫眾人熱淚盈眶的大團圓結局。傷害早已身陷,遺憾難以彌補,舊事重提的惟一作用就是解開心中化不開的糾結。在由時間所結成的繭裏面,傷痕早被重重包覆,看上去再也沒有事發之時的鮮紅。小說著重描述事過境遷後的多崎作和他的玩伴的現況,杯葛事件其實並沒有打亂他們的人生,卻也在某程度上靜悄悄地改變了他們的內在。
去年因為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我分別從兩位好友的人生裏默然消失。我的退場想來不是值得效法的舉動,但當時的確只能如此,因此讀罷多崎作的故事,不禁想起了他們。即使感情怎樣深厚可貴,原來我們都有可能成為被人拒諸門外的多崎作,也會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衝動。這些不幸的經歷,使我深深明白小說中受害者不只有多崎作,必然還有那些當時因手足無措而不小心製造遺憾的玩伴,委實不能夠怪誰。這些成長的傷害只能說是人生當中的種種考驗之一,因為不是故意挑撥,所以不可能存在任何原因,也沒有辦法靠察覺端倪來避免。
反省過後,我感覺沉重的呼吸變輕,但四周的空氣依然稀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