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假期序幕


每逢長假,我總讓村上為我揭開假期序幕。

讀了十來本以後,不難感覺主題的重複,以及人物背景的相似。難怪有人說偉大的作家終其一生都在寫同一部作品。

即使作品的中心堅定不移,讀者還是一本接着一本追隨,其來有自。村上最讓我欣賞的地方,是他能把無以名狀的感受以清晰具象的方式呈現,並準確無誤地傳達到讀者的心坎裏。這種能力正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現代人為了保護自己,習慣模糊迂迴,絕不輕易表露自己,遂逐漸喪失與人交心的能力,活成一座孤島。我們既沒有勇氣揭開自己的底藴,更遑論接受內心的軟弱。

近年,我總為村上的誠實而觸動。誠實當然不是指故事情節,而是小說人物的百念,尤其那些藏在日光背後,從不公開示眾陰暗面。村上每一回都在小說裏把人的真相盡可能掏乾掏淨,不留餘地,務必讓小說裏那些渾沌人物無所遁形,連影子也不放過。誠實不易,要對公眾讀者誠實更甚。作家必須先敞開自己,毫無防備,甚至不斷從往昔生活之中揭開傷痛的瘡疤,對準痛苦的過去不停思考、組織,翻來覆去,最後才能把心底的痛楚一刀一刀刻進小說人物的血肉之軀,把那些抽象的痛與讀者的大腦連接起來,然後讀者藉着理解和發現,從而撫慰了內心的皺摺。

從前我抗拒真相,因為誠實誤己傷人,不如糊塗度日來得輕快。想來不過是自欺欺人,更是一種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處事態度。村上讓我明白誠實之必要,對自己誠實之必要。人若不能夠坦然接受自己,又談何尋找自己,活出自己呢?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記憶中的你

兩個星期下來,看了上百篇校內創作比賽的作品,女孩子較喜歡抒情文字,因此《記憶中的你》成為大熱。想我在她們那個年紀的時候,應該也不會另作他選。

《記憶中的你》暗示了筆下的「你」已咫尺天涯,精神或物理上的距離隨人生階段漸生,只能從記憶當中重温動人時光。如是者,兩周之內我參與了六十多場離別,幾近讓人痛覺麻痺。

沒有一場離別不令人傷神。記得某年在異國作別好友的時候,眼神幾乎不敢直視,下意識迴避矯情做作的感傷,只怪摩羯座的情緒往往只留給自己。後來,我和她們一樣,把朋友定格記憶之中,帶着期望和祝福好好生活。

她們的堅強和成熟,讓我更加堅定離別是人生的常態,我們從中會變得壯大。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遇見紋青

今天踏進了一個這輩子沒想過會蒞臨的場所。這個地方彌漫一股詭異的墨香,不過那些七彩繽紛的油墨並非塗在畫布或白紙上,而是刻在細嫩的皮膚上。是的,這是一家隱身在工廠區的紋身店,裏面有好幾位年輕腼腆的「紋青」。

雖然我的職業性質略為保守,但活在廿一世紀的我未至於把紋身和壞人畫上等號。話雖如此,我只是這趟奇妙旅程中的配角,見證朋友在身上留下一枚栩栩如生的蝴蝶印記。人總是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因此自我踏進紋身店後,視線不停游移,絕不放過每一吋空間。這家店打破了我對紋身店的刻板印象,裏面有四堵白牆,天花板上幾根墨黑的橫樑營造時尚簡約的氛圍;白牆上沒有威猛的飛龍在天,也沒有俗豔的龍飛鳳舞,只有好幾排整齊排列的墨水、幾個貯存蝴蝶標本的掛牆箱,還有好幾座大小不一的十字架,以及一尊巨大醒目的天使雕塑,雙眼被黑布蒙起來。

接着,我的注意力馬上又被店內那八位紋青搶走了。八位紋青的打扮各有風格,有的飾演愛登士家庭一角,有的化身日系NANA。他們的衣服顏色離不開黑和灰,不過,有好幾位異常樸素,四肢露出來的光潔皮膚,沒有一處標記。他們的出現,又讓我這隻井底之蛙改變了對紋身師傅渾身圖騰的刻板印象。

八位紋青各坐在一張仿古董的黑色高腳木桌前,低頭專注地在客人身上描繪圖案以及上色。遇上比較複雜的構圖,紋青需要配戴頭燈照明,精細地勾畫草圖。他們工作時的神情與媒體呈現的那種肆意瀟灑截然不同。客人視乎紋身部位或坐或躺於一把躺椅上,頭上一盞通明的燈怒視着,紋青提起手上的電動鋼針筆,在客人皮膚上「滋…滋…滋…」地來回轉動。原來,紋身店像極牙醫診所。

此行之前,我曾經多次勸阻好友,告訴她紋身的起源,而且皮膚只有那麼一張,圖案刻上去以後,恨錯難返。奈何,決定了紋身的人,表情總有一抹無奈和堅定,叫人不忍再多說甚麼。我坐在沙發上看着好友伏於躺椅上,任由鋼針筆在她皮膚上劃過。起初她緊張得緊閉雙目,適應痛楚以後神情淡然,彷彿進入了另一層隱密空間,感受身體上的細小改變。完成紋身以後,她睜開明亮的雙眼,急忙跑到鏡子前看左肩上那隻初生微腫的蝶,一小時前的焦慮暗淡一掃而空。

我想我多少能明白一點人們紋身的原因了,不過,我沒此需要就是了。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一匹金馬


每次看見同學的成就,都讓我異常激動,他們的成就提醒着我要好好發揮自己的潛力,踏實生活,成為和他們一樣優秀敬業的人。

今晚,這匹年輕的金馬凝聚了我們一群預科戰友,大家都守在臉書上不停刷屏,比當年高考放榜還要緊張。

當頒獎人曾國祥宣布得獎人時,手機不停地響,群組喧騰,滿滿的喜悅油然而生。聽着同學的得獎感言,追夢的艱苦過程不足為外人道,他把時間留給要感謝的人和老師,還有他的靈魂——既是工作伙伴,又是生活伴侶的編劇女友。

最動人的情話莫過於此。

感謝這個溫柔的夜晚。



電影名稱《一念無明》來自佛教用語,解釋人間各種孽障煩惱皆因一念妄動,產生執念,進而泯滅理智。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米蘭鐵道遊:都靈電影夢


在寫都靈遊記的同時,收到一張來自當地的明信片。人世間的巧合,真是美麗得讓人易生誤會。

訪都靈,當然不只為了咖啡和文青氛圍。

都靈有一座國家電影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del Cinema),隱身於地標建築都靈尖塔(Mole Antonelliana)之內。熱愛電影的我當然不可能錯過,甚至可說是遠道朝聖。電影博物館的門票並不包括參觀塔尖,可是那裏畢竟是地標,哪有不登頂俯瞰全城之理?再貴還是得掏出鈔票,回港再努力賺錢好了。

走進電影博物館,大堂排放了一列列的大紅躺椅,讓參觀者舒服地躺在椅上,看屏幕上投放的兩部經典黑白電影。躺椅兩則設有喇叭,觀眾只要懶洋洋地躺下,把耳朵對準喇叭,就能獲得私家影院般的享受。

博物館中央有一面大鐘,複製自1927年經典的科幻默片《大都會》。我沒有看過《大都會》,但我知道她影響了現代許許多多的科幻名片,例如《星球大戰》。

館內還設有不同花樣的放映廳,有柔軟的睡牀放映廳,讓影迷仰臥看天花板上的《My Fair Lady》;有幽默的坐廁廳,安裝了一個個坐廁,讓影迷坐在上面看動畫。

 


好幾個展覽廳更打造成經典的電影場景,讓影迷走進一幕又一幕心醉的畫面。除了有娛樂性豐富的放映廳和展覽廳外,還有為專業影迷而設的專題走廊,以導演分類,細數作品以及展出劇本、分鏡圖和戲服,還有電影拍攝期間的紀錄片段,讓我大開眼界,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博物館裏其中一層為電影海報廊,全層展示了上百幅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海報,香港的代表是由王家衛導演所拍攝的《花樣年華》,足見此電影在歐洲的影響力。雖然《花樣年華》的海報只佔了非常細小的一角,但能夠與館內經典大片一起亮相,怎樣也算是為港爭光。

 




我在電影博物館逗留了許久,在無數電影人戮力編織的美夢中穿梭,是我此行最專心欣賞的博物館。參觀電影博物館後,讓我更加佩服電影這個夢工場,而且我發現值得看的電影實在太多了,從而讓我益發重視寶貴的時間。離開博物館準備登頂之前,我去了一趟洗手間,沒想到館內連洗手間的大門,也貼上了導演的肖像!男廁門前的是美國大導演活地阿倫,他的電影氣質迷人,私生活則一塌糊塗。他的肖像被張貼在男廁門前,真是妙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