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物語所說的是一位從北海道(鄉下)來東京讀大學的女孩的故事,故事重點既不是求學奮鬥經過,更不是少女蛻變日記,而是一場女生都曾經歷的愛情幻想。初登大銀幕的松隆子稚氣未脫,既有鄉下少女的純樸單純,也有大學新生的羞澀,配合岩井音樂錄影帶式的鏡頭語言,成就了松隆子氣質滿溢的出道作。
要說四月物語是松隆子的獨腳戲也不為過,儘管來東京讀大學的原因是為了學長,但學長在電影中的戲份不多,更接近象徵 –––遙不可及的理想。松隆子並不真正認識學長,單憑一見鍾情以及一發不可收拾的幻想,讓成績平庸的松隆子考進東京的大學,離開温馨熱鬧的鄉村家庭,隻身闖進冷漠孤獨的大城市。許多人看了這部電影均表示佩服松隆子的勇氣,但我認為她並不是勇敢的人,推動她慢慢走進學長的力量,源自幻想。假如她在考大學前認識了學長,而非陶醉在自己編織的學長形象裏面,也許早就幻滅,更遑論離鄉背井。這不算悲觀,而是實情。幻想的世界自有其作用,至少可以讓人走得更遠,不該一昧批評。
普遍觀眾也許會好奇松隆子的單戀究竟是否成功。然而,這場自導自演的單戀獨腳戲才是故事的重點,若強加結局,只會讓電影一下子流於偶像劇。電影於學長在打工店裏與松隆子相認,兩人終於說上話便戛然而止。電影的結尾看似積極,卻沒有道出兩人能否有所進展。這一次,導演把幻想留給了觀眾。若觀影後大家能因此而獲得半分美好想像,足以改善自己的話,不是更圓滿的結局嗎?
這部電影讓我憶起小學畢業那年,為了能夠接近老是在頒獎台出現的某誰而拼命學習的自己。後來,我們真的一同站在了頒獎台上,不過他後來升讀一所男校,我總不能變成祝英台吧?直到幾年前,我在港大的圖書館偶遇,在圖書館大堂的坐椅上相隔一段社交距離,各自讀書。這些回憶看似幼稚無聊,但卻能為人帶來不少温暖呢!
這部電影讓我憶起小學畢業那年,為了能夠接近老是在頒獎台出現的某誰而拼命學習的自己。後來,我們真的一同站在了頒獎台上,不過他後來升讀一所男校,我總不能變成祝英台吧?直到幾年前,我在港大的圖書館偶遇,在圖書館大堂的坐椅上相隔一段社交距離,各自讀書。這些回憶看似幼稚無聊,但卻能為人帶來不少温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