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我的前半生



如若現在談及「我的前半生」,未免言之過早了。標題上的《我的前半生》,出自亦舒的小說,近來在內地改編成電視劇,得到許多關注。湊巧上周在廈門趕上了結局篇,所以就順勢看下去。

《我》的主角是一名上天垂憐的美麗女子,大學畢業後馬上成為衣食無憂的陳太太,生下聰明可愛的孩子,享受美滿幸福的家庭生活,幾乎是所有女性的夢想。不料,婚後十年突然接到丈夫的離婚通知,一往情深的陳先生原來早就厭倦乏味的婚姻生活,更厭惡那位不接地氣的嬌妻。一夜之間,子君從養尊處優的富太太淪為前路堪憂的單親媽媽,未來得及消化劇變、死因尚未明,更遑論如何踏出下一步。幸而,女主角身邊總會有白武士的出現。原著中子君有賴摯友的扶持以及自愛,從低谷逐步爬起來,最後既覓得良緣,又嬴回前夫的尊重;電視劇則淡化了子君的剛毅,為了配合觀眾製造茶餘飯後話題,編劇硬生生地把子君捲進摯友的戀情,莫名其妙地成為別人的第三者,最後糾結於情義兩難全的矛盾之中。

礙於劇情嚴重偏離原著,實在沒有比較的必要。子君的前半生並不是以歲數劃分,而是以人生階段作為分水嶺。離婚前的她是溫室培育的花朵,不知人間疾苦,只懂花錢享福,是典形的愚婦形象;離婚後,子君被迫自力更生,在社會的無情琢磨之下反而愈發閃亮玲瓏,因而頓生「悟已往之不諫」之感,心態上的轉變與成長令她告別懵懂的前半生,從而自信從容地面對餘生。故事看起來冗繁,尤其身在離婚率甚高的現代社會裏,根本沒有大做文章之必要。這部小說值得一提的地方,是亦舒的創作動機。小說原意並非只為提醒婦女獨立自主那般簡單,亦舒目的在於回應魯迅的《傷逝》,希望以現代人的角度,改寫《傷逝》裏面子君的悲慘結局。

《傷逝》是魯迅筆下的一篇偽愛情小說,故事中的子君是一個接受新思潮啟蒙的富小姐,而不斷為她進行思想改造的便是知識分子情郎涓生,兩人在舊社會中無媒苟合,注定為世難容。其後二人不堪生活波折,子君身上那層輕鍍的新思潮緩緩剝落,最終被涓生所厭棄,走上絕路。相較之下,現代子君在《我》裏的花瓶形象也是由愛人(丈夫)一手打造,亦同樣落得被拋棄的下場,然而基於社會解放,早已不像從前那樣窒息,所以她得到翻身的機會,能在人生半路自我改造,漂亮地活下去。當然,除了社會的影響力以外,個人的意志也對此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惟本文目的不在於精析文本,不贅。

《傷逝》和《我的前半生》在文學水平上的勝負不言而喻,這個例子主要說明一部優秀的作品如何發揮深遠的影響力,引起後人的不絕討論和回應。順帶一提,魯迅的《傷逝》也是在回應一部俄國的經典劇作——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對我而言,這正是讀文學有趣的地方。每每能從精細的文章裏面找到經典痕跡,然後不斷上溯、細讀、思考,再反芻,填補腦袋裏永遠缺一角的想像力。

1 則留言:

  1. 我是劉梓琳啊 記得我嗎? 我也看過我的前半生的電視劇,書看了一點點。希望以後能夠和您在博客上多些交流呢

    回覆刪除